导读苏宁的老总叫什么名字?张近东。张近东,出生于安徽天长。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扶贫工作委员会主任。自2003年起连续15年担任全国政协...

今天体育问答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苏宁老板,以下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苏宁的老总叫什么名字?

苏宁的老总叫什么名字?

张近东。

张近东,出生于安徽天长。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高级经济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扶贫工作委员会主任。自2003年起连续15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2018年1月30日,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0年,张近东在南京创办了苏宁。1999年全面切入综合电器领域,率先提出了全国连锁发展模式,带领苏宁走向全国。2009年张近东带领苏宁向互联网转型,2010年,苏宁易购上线。

扩展资料:

个人成就

2015年,张近东参加经济形势座谈会,李克强称赞张近东“你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2015年2月,入选“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活动获奖名单。

2016年,张近东以78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十名。2016年,张近东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10月20日,2016胡润房地产富豪榜发布,张近东以300亿排名第九。

2019年10月26日,张近东荣获70年70企70人“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称号。

2019年10月30日,《2019斯维登集团·胡润房地产企业家榜》发布,张近东以160亿财富位列第35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近东

从王者到青铜,谁“杀死了”苏宁?

苏宁,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电器零售巨头,如今却深陷千亿债务泥潭!

正当大家讨论南京国资是否出手相助时,3月的第一天,深圳国资宣布148亿接盘!

此次交易完成后,鲲鹏资本的持股比例为15%,深国际持股比例为8%,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19.99%,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为21.83%。

虽然张近东仍为苏宁的第一大表决权股东,但鉴于鲲鹏资本和深国际两家公司为一致行动人,深圳国资已然成为苏宁第一大股东!

曾经,苏宁力压国美,问鼎中国电器零售商第一宝座,扬言势要超过美国沃尔玛,之后在互联网的大浪淘沙下,又立下营商转型的鸿鹄之志,最终虎头蛇尾被拍在了沙滩上。

苏宁的 历史

1984年2月,有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宣布对外开放,我国开始涌起第一拨下海经商的热潮,包括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瑞敏也走上了创业之路,这一年,张近东刚刚毕业,当时被分配到南京鼓楼区的一家区属企业工作。只是稳定的事业似乎难以满足张近东的野心。

1990年12月26日,张近东以10万元成立了一家名为“苏宁交电”的两层店面,并命名为南京苏宁交家电公司,销售冰箱、空调等电器,这便是苏宁云商的前身。

当时的张近东全部身家只有10万元,光是租金就花掉了7万,剩下的3万作为运营经费,捉襟见肘之下,张近东选择了先收款再送货,并且提供免费安装的一条龙服务。而那时的国营企业不送货,不安装,这成为苏宁早期成功占领空调市场的一大优势,所以张近东的这一做法迅速抢占了市场,成为苏宁的制胜法宝,销售业绩异常火爆。

1991年,苏宁营收6千万,净利润1千万。到了1993年销售突破3亿元,成为全国空调销售的总冠军!在当时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张近东可谓是早期中国没有走向互联网经济的商业奇才。

接着苏宁开始了版图扩张,开连锁店,开大型综合电器卖场,上市……

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苏宁开始了第一次转型,卖空调起家的苏宁切断营销占比超过50%的批发业务,转向电器销售业务,并在全国开设连锁零售店同时入股了三羊、熊猫、飞鸽等生产厂商,除了批发转零售,苏宁还自建物业,当时苏宁地产的租金也是收到手软。

张近东一度春风得意,虽然战胜了全国各大国营企业,可是,却又出现了新的对手——国美,并上演了美、苏大战。

美苏大战

2004年8月,国美在香港借壳上市,公司股价0.148港元,上市后国美每股涨至0.315港元。

2004年7月21日,苏宁登录深交所中小企业版,苏宁开盘价29.88元,到收盘大涨至32.70元。

当年国美营业额80亿,苏宁则落后20亿

国美全国门店259家,苏宁紧随其后开设了224家门店

苏宁在南京新街口开设旗舰店,国美怼过去也在那开设旗舰店

两者你来我往,水火互不相容!

美苏之争的高潮,发生在2006年,37岁的国美掌门人黄光裕与46岁的苏宁总舵主张近东会面,年轻又老练的黄光裕提出收购苏宁,张近东强硬回复:我不卖。你也买不起!如果我做不过你,我就送给你,不用你买!

之后,为了战胜苏宁,国美加速扩张步伐,在2008年疯狂的扩张之路戛然而止,国美掌门人黄光裕被警察带走,国美业绩受困后无疾而终,苏宁轻松战胜了失去灵魂人物的国美。稳坐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第一把交椅。两者市值相差拉大,苏宁市值一度相当于十个国美。

但张老板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新的行业搅局者又出现了。

苏东之争

2004年,人大毕业的强东哥创立电子商务网站——京东,当时的张近东根本没把这个销售额区区几千万的B2C网站放在眼里。

虽然,当时的京东并不起眼,但是出售小零售商品的淘宝营收已经超苏宁3倍!五年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和网购的普及,更具消费力的年轻一代开始在网上下单购物,电商网站配售的物流、安装等售后问题也愈发成熟!

此时的刘强东开始向苏宁发出挑战,他要求京东所有电器,线上线下都比苏宁便宜,并在微博上发布攻打苏宁指挥部的推文,至此,苏东大战正式拉响。

此时的张近东意识到必须转型线上,当时还没有一家连锁卖场做互联网转型成功的案例,苏宁吃了第一只螃蟹。

2005年,苏宁组建B2C总门店并上线“苏宁网上商城”;2009年,苏宁第三期的网上商城更名为“苏宁易购”……

未曾料到,刘强东比黄光裕更会打价格战,京东线上成本更低,结合互联网思维,远超转型中的苏宁。

联手阿里

眼看兵临城下,张近东急了,苏宁在2015年联手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双方互相持股,苏宁云商以140亿元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阿里巴巴集团以283亿元参与苏宁云商集团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同时,苏宁入驻天猫,并在之后连续多年蝉联天猫店铺排行榜第一。双方还展开了新零售的合作。

虽然,张近东认可马云提出的新零售,但在他眼中最终能打通线上线下,成就新零售霸业的只有苏宁。

疯狂扩张

而随着阿里股票的强势走高,苏宁获得了扩张的资金。

根据CVS投中数据,2016年-2019年苏宁完成了超过30笔股权投资,其中超过10亿元的近10笔,包括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95亿元投资万达商业、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0亿元参与中国联通混改等。

此外还有在 体育 上的连年投入,包括几年来在国米身上投入的7亿多欧元(约54亿元),还有投资了6年的江苏足球队和投资了4年的电竞队。再加上恒大那笔突然从财务投资变战略投资的200亿,仅仅这些就花掉了苏宁500亿的真金白银。

身陷囹圄

但这些投资并没有给苏宁带来收益,似乎都打了水漂,除此之外,苏宁主营业务也收入惨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亏损总额为59.94亿元,对比上年同期的利润总额为145.95亿元。除了依靠出售股权外,就是靠着清空所持阿里股份来维持。

2015-2019年,苏宁在互联网竞赛中大量发行债券并向银行借款,最终债台高筑,2020年三季度其负债1361亿,而苏宁账面货币现金不足125亿,2021年经历了一年疫情冲击后,苏宁再面临高违约风险,陷入财务困局。

张近东陷入困境,黄光裕低调归来,不过是商业浪潮逐波推进中的寻常一幕,属于苏宁国美的零售时代已经结束,这一棒属于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下一棒属于更有力量的年轻人。

中木资讯整理自:危机博士

张近东不惜出让控制权,苏宁易购的危机,让我们看懂了什么?

最近苏宁易购又出了大事,根据2月25日的消息,苏宁易购被迫在深交所停牌,随后便曝出即将出售20-25%的股权的消息,这意味着,苏宁易购或将要易主,张近东可能要彻底失去对苏宁易购的控制权。那么这样一个在许多人看来是江苏民营企业的标杆的大牌企业明星,为何会出这么大的变故呢?根据多家媒体和内幕人士的爆料称,苏宁易购即将卖身,起源于企业自身资金链危机,而资金链的危机呢则是由于多种原因交织起来发生的。

各家媒体发布的针对苏宁易购事件的观点现在也很多,亦真亦假,我本人尚持有保留的看法。我们今天就来总结一下,结合苏宁易购问题的现状,从企业运营的角度讲,大家应该从苏宁易购的这起事件里发现和总结哪些经营上的问题,我们自己在企业经营上应该力所能及地去规避哪些风险呢?

一、主营业务长期亏损,彰显企业人才体系乏力的问题,这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2021年1月29日,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苏宁易购营收为2575.62亿元至2595.62亿元。预计全年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39.52亿元至-34.53亿元,同比下滑了140.16%至135.08%,这个数字无疑是很糟糕的,彻底暴露了企业经营的困境。

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长期亏损,这就是真实的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真正的高光期,应该是在2011 年。当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938.89 亿元和48.21 亿元,扣非净利润也达到 46.24 亿元。而当年阿里巴巴同期的营收也就119亿元,净利润才16.1亿元,同期的京东呢,营收是211亿,净利润还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当年苏宁是真正的零售霸主。

但从第二年开始,苏宁易购虽然在规模上急速膨胀,但利润却开始下滑了。从2014 年开始,扣非净利润更是直接转为负数,一直延续至今。

苏宁易购持续亏损的原因,从账面上看就是毛利率持续走低,而投入费用不断增长。

公司巅峰期的毛利率接近20%,现在却连15%都不到。虽然说只是5个百分点,但对苏宁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折合到全年的利润差就是上百亿了。

比起京东、阿里,同样是电商平台,苏宁易购主营业务长期后劲不足,其实跟张近东的用人理念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据知情人透露,张近东本人缺乏互联网思维,但是个很铁腕却又非常专制的人,由于很难信任下属,因此也缺乏得力的干将。

张近东这种管理风格,也导致了公司上下重执行力但缺乏创新精神。张近东凭着自己的经验主义大刀阔斧进军互联网,指挥团队按部就班执行,让一些后期引进来的互联网高管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所以真正有想法的互联网人才很难在公司待得长久。相比起京东采用的员工股权激励机制,苏宁的人才竞争力就明显欠缺了。

这是苏宁易购最致命的问题,我们应引以为戒,励精图治。

二、过度扩张,泡沫化预算,让企业入不敷出。

从2009年开始,为了企业扩张,苏宁就开始进入了买买买模式:

2009年,苏宁入股日本老牌家电量贩店LAOX,成为最大股东;

2012年,苏宁电器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

2013年,以2.5亿美元收购视频平台PPTV;

2017年,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同年,大手脚向恒大集团注入战略投资200亿元。

2018年,收购家乐福旗下迪亚天天折扣超市;

2019年,花27亿元收购万达百货,48亿元购买家乐福中国80%股份。

另外还有30亿元参与设立之江新实业,15亿元认购TCL股份等等。

企业对外投资了数百亿,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PPTV亏损超10亿后,从苏宁上市公司主体中剥离;天天快递2020年上半年亏损5.52亿元;2019年,亏损的苏宁小店、LAOX也被剥离上市体系。

我们大部分企业,虽不一定具有苏宁这样的实力机会进行高速扩张,但企业一旦赶上风口,盲目扩张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膨胀的心理还是相当的,因此,也应当引以为戒。

三、企业过分金融化,长期置身于高风险的漩涡之中。

其实,从苏宁易购企业过度扩张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苏宁整体企业的营收比例已经严重金融化,投资性收益远远大于经营性收益,当然了,苏宁购买阿里的股票其实也赚了140多亿,虽然也解决了短期资金应急问题,但长期来看,过多的投资性支出还是将苏宁易购置身于高风险的漩涡之中。

这个问题,张近东最近可能也意识到了,所以他在2月19日的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坚定地聚焦零售发展,自上而下地聚焦主航道、主战场,做减法、收缩战线,不在零售主赛道上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可惜,现在看来这些反省恐怕来的有点迟了。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企业正在资本这条路上扬鞭策马,也希望企业管理团队在看到战略企划枪手的视频后,能够有所感触,及时止损。

种种分析,一方面也折射了当下电商企业恶劣的竞争环境。各大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和用户,短兵相接,不惜用补贴等手段低价竞争,按照传统的市场理念,这已经算是恶性竞争了,现在的企业经营已经很难单纯地只是考虑卖货、收款这个简单的循环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增长寄托在所谓的“市值”上,而市值则可以带来更多的融资和规模化扩张,但市值的特点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大多数情况还只是一堆虚拟的数字。看似是自己的钱,但钱的走向又不能完全被自己掌控。这种现状,也令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深感焦虑。

苏宁易购的现状也正好反映了当下大部分企业内心挣扎的真实写照,所以战略企划枪手要在这里建议企业家们,还是要让企业回归本行,务请扎实地在主营业务上深耕,严控经营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比例,克制企业规模攀比和资本跟风运作的欲望,避免将企业置身于金融资产的赌场,陷入资本运营漩涡难以自拔。

大败局:张近东苏宁帝国的没落(二)

大略是当时家电连锁四剑客苏宁、国美,大中、永乐只有苏宁的张近东依旧活跃在战场上,让他忽视了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互联网电子商务。

彼时中关村小老板刘强东已经试水电商,且SARS期间让他不仅初尝电商甜头也开始展望电商美好的未来。

虽然很多人开始不断提醒张近东提早布局电商,但他依旧没有察觉到危机的苗头,其实此时已经慢慢暴露了张近东或者说苏宁内部的核心问题: 认知老化

2010年,张近东说:“未来消费的主流绝对不可能是网购。在他认知里他的对手只有沃尔玛。 对新事物不屑一顾,对固有观念墨守陈规,让他错失了苏宁转型线上的最好时机。

虽然在这一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但张近东工作重点仍在实体店。

这一年淘宝双十一销量超过9亿,同比增长1772%,当当在纳斯达克上市,京东正在遭遇融资蜜月。

很快张近东意识到自己对于电商的理解错了,2011年提出了“再造苏宁,成为电商第一”的口号。同时也提出来了沃尔玛+亚马逊的方向。

目标热血的背后需要良好的策略来实现。

这一年天猫交易额800亿,京东309.6亿,苏宁59亿。

2012年苏宁家电卖场的大家电销售萎缩两成,电商平台增速超过150%。

2012年春,张近东决定扳回电商败局,他对内总动员:全年保底200亿,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全力冲刺300亿!对外,苏宁的全网价格战打响。

这场价格大战卷入了京东、淘宝,逼出了当当、国美,还把亚马逊裹挟了进来,真可谓是群雄逐鹿,厮杀惨烈。杀到红眼时,拼的是谁先把血流干。而血,就是钱。

当年7月,苏宁定向增发47亿,紧接着在8月13日,又发行80亿元公司债。两次共计融资127亿元,相当于苏宁2011年净利润的两倍半。

京东迅速回击,苏宁8月13日发债,8月14日刘强东就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不想变成神仙打架的炮灰,于是纷纷出逃。苏宁电器股价因此遭受重创,8月14日当天大跌7.11%,其收盘股价与定向增发时相比,暴跌超50%。

前台早已一片猩红,后台的张近东似乎云淡风轻:“苏宁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如果我的企业没有风险,我个人的投入有什么风险?”

价格战最终在国家发改委介入后偃旗息鼓,胜负未分。

然而这一年,苏宁的净利从上年的 历史 高点48.21亿元,迅速滑至26.76亿,几乎腰斩。

在品尝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毒打后,张近东似乎才真正意识到不变成他们就会被他们淘汰。此后苏宁整体战略向互联网线上交易大幅倾斜且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2年,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苏宁正式向全品类经营扩展。

2013年初,张近东将“苏宁电器”更名为更像互联网企业的“苏宁云商”。

2013年6月,苏宁继续牺牲利润,宣布线上线下同品同价。

2013年10月,收购视频网站PPTV及足球俱乐部。

2014年,收购团购网站满座网并成立苏宁保险销售公司,成立独立物流公司。

2015年8月,苏宁投资140亿元认购阿里股票

2015年12月,接手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

2016年6月,21亿并购国际米兰。

2017年,花42亿收购天天快递。

同年,又向恒大投资了 200 亿获得 4.7% 的股份。

2019年,从王健林手中收购了37家万达门店。

同年9月,苏宁又以现金48亿收购零售巨头家乐福中国80%股份。

与此同时,苏宁还调整了组织架构,启用一批互联网背景的高管。

以前坚决不承认电商会有多大出息的张近东,还开始频频给自己戴上互联网的新帽子。正应了那句以前爱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虽然企图彻底转型,但苏宁的业绩仍在持续恶化。

2013三季度,苏宁出现上市9年来的首次单季业绩亏损。全年,利润同比下降95.5%。

2014年5月投资者交流会上,张近东说:“苏宁最艰难的时候即将过去,我们已经看到了从弯道转向直道的曙光。苏宁在向O2O全渠道零售商转型的步伐走在了全行业最前列,仍是这一波新商业浪潮的引领者。”

可2014年,苏宁业绩依旧尴尬:线上业务方面收入同比仅增长了17.8%,增速低于行业平均。

或许是觉得靠自己难以回天了,2015年,张近东算是彻底向互联网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

当年8月10日,阿里巴巴用约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云商,同时苏宁以约140亿元买阿里巴巴股票。

马云把这次换股比作“结婚”。张近东则表示,“传统企业要+互联网,就要拥抱BAT。”

在阿里的助力下,苏宁的线上业务总算突飞猛进。此前两年,苏宁线上业务营收均为220亿元左右。但2015年,其线上业务规模超过400亿,几乎翻倍。

但即便这样,就算整个苏宁加起来,也已被京东甩出了几条街。

幸好,托了阿里的福:当初入股阿里时,阿里股价不到80美元,到其2017年12月第一次卖出时,阿里股价已涨到170美元附近,此后的分三次套现清仓,让苏宁共计盈利约140亿元。

正是这笔钱,给当年半老徐娘的苏宁财报做了一次美颜,让人忽视了苏宁不断衰退的内核。

一连串的疯狂收购,虽快速撑起了苏宁帝国的八驾马车,然而八大业务板块,没一块是赚钱的。从2016年到2020年,苏宁公布的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是-0.88亿元、-3.59亿元、-57亿元、-68亿元。

其实,实体零售的落寞早已成定局。

2018年,零售巨头大润发被阿里巴巴入股接手,执掌大润发19年的“狼王”黄明端辞职,黄明端感慨“ 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

而早在17年万达王健林便开始疯狂卖买卖,也是看到了实体零售的落寞,被逼无奈地选择断臂求生,砍掉重资产业务。

但张近东不甘心,他以为还可以一如当年,刀砍八大家、手撕国美、脚踩京东一样,重塑苏宁昔日光辉。

奈何,没有永远强势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的企业。

2021年7月5日,苏宁混改完成,张近东持股比例降到20.35%,他可以提名两个(含自己)非独立董事,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可以提两个,淘宝可以提两个。

也就是说,有阿里背景的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两票,再加上淘宝自己两票,阿里系实质上已经取得了苏宁的控制权。

回顾苏宁三十年的兴衰,企商讲师老丁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与各位读者分享:

1、创始人的强势可以在创业阶段帮助企业迅速崛起,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依旧依靠着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战略思考会有极大风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公司体制的完善。

2、民企在发展过程中最喜欢也不可避免的愿意任人唯亲,前期可以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但企业后续的发展依旧需要靠真正有管理运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且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老员工容易产生好大喜功、论资排辈、倚老卖老、排挤新人等对企业发展不良的风气。应该及时优胜劣汰,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给年轻人更多机会来参与企业发展的谋划。

3、投资需要有主线,无序投资会对企业资金链造成毁灭性打击。应该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

4、企业的管理者需与时俱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拥抱变化,牢记只有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剔除固执己见的顽疾。

张近东退出后,新任董事长,是4年前被阿里收购的大润发“狼王”黄明端。

这样的结局,估计两人谁也没想到。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评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苏宁老板被判多少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iqiubifen.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